Category: 欧亿新闻

欧亿总代平台_服装企业跨界:转产防护服和口罩,股价应声走高

  为支持抗击疫情,多家具备生产条件的服装企业改造增设生产线,转产口罩和防护服。受此影响,近日,多家“跨界投医”的服装企业股价走高。   2月10日,报喜鸟(002154.SZ)开盘涨停,报3.12元,上涨9.86%,该股近一年涨停1次。据2月9日晚间公告,报喜鸟已改造生产线投入隔离衣的生产,并主动进行医疗器械生产备案申请。目前,控股子公司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宝鸟”)已经取得《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生产的第一批隔离衣已经交付。   “了解到上海经信委对这方面的需求后,公司第一时间响应成立隔离衣生产工作小组,首批60位工人迅速到岗,将服装生产线改造成非医用一次性隔离衣生产线。”报喜鸟子公司宝鸟服饰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造生产线花了两天时间,同时筹备试样检验,预计日产量3000余套。   医用防护服紧缺,各类服装企业转产   目前,防护服企业已陆续复工加大产能,但一线医务人员防护服依然紧缺。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指出,2月7日,湖北对防护服的最低需求是5.94万套,总供应有4.85万套,还有1.1万的缺口。   为缓解防护服紧缺压力,各类服装纺织企业正转向防护服生产,包括红豆、三枪、鄂尔多斯、利郎、水星家纺等,多地对此出台了扶持政策。如,江苏盐城市和宿迁市发布的“惠企”政策中,对于从事服装生产等关联行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临时转产防护用品的企业,给予升级改造投入的15%补贴。此外,政府部门还发布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月6日,男装企业红豆股份发布公告,再次表示公司将在取得《江苏省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口罩应急生产使用备案批件》后,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   红豆股份预计,量产后的医用防护服产能约为6万件/月,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200万元/月,相较于2018年营业收入24.83亿元,该部分收入占比较小。红豆表示,该业务主要为履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并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   业内人士认为,红豆股份涉及新型病毒防护概念,因而被市场看好产生异动。据了解,2月4日、5日、6日,红豆股份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截止2月6日,红豆股份静态市盈率达到60.93倍,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水平。   水星家纺则在1月31日接到上海市经信委通知后,紧急改造10条防护服生产线,投入生产。2月2日,防护服打样成功并通过专业机构检测,3日正式投产,目前日均产能为1000套,预计最高日产量能达到2000套。水星家纺董事长李来斌表示,生产所需原材料由政府拨调,生产完成的防护服也由政府进行调配。   仅2月4日-6日两天,水星家纺累计股价涨幅就超过22%。同样大涨的还有雅戈尔,自4日以来,雅戈尔收盘价连续三日收于年线(250日均线)之上。1月27日,雅戈尔曾表示,集团研发团队正在抓紧研发新型口罩,用于病毒预防,研发成功后将马上投入生产。   此外,还有部分服装企业从生产线上抽调熟练员工,协助医疗企业生产防护品。如,山东如意集团于1月31日派出纺织技术骨干,支援健达医疗器械公司的防护服生产。   转产并非盈利,疫情加速行业洗牌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服装纺织企业而言,转产对提振整体业绩作用有限。但长期看来,随着公众安全意识提高,导致口罩等物资需求增多,转产也是适应市场的表现。投资者还应谨慎,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股价上涨实际上是一种羊群效应,不排除某些企业蹭热度。   从红豆股份防护服的预计销售额来看,占公司总营收中比例小,对业绩无太大影响。此外,多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回应记者时均提到,疫情期间转产口罩和防护服是响应国家号召,并非为盈利考虑。   西装品牌企业江苏阳光表示,目前公司转生产的是一般防护服,可用于警察巡逻、高速口检查等用,产品将由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目前多数服装企业关闭门店、暂停营业,面临严峻经营压力。据悉,春季为品牌服饰的销售旺季,通常1月底-2月底的销售占比达到全年的10%-15%左右。疫情期间,线下无法正常销售,将导致企业承受较大损失。   此前,Nike在关店声明中预计,其在中国的营运将受到“实质性影响”,3月发布的财报会涵盖相关数据。另一服饰品牌Levi‘s也关停了一半的中国门店,该公司Levi Strauss首席财务官Harmit Singh坦承,Levi’s每年约有3%的销售来自中国,在短期内集团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表示,目前人员流动相对停滞,服装企业存货无疑将成为巨大压力,这就考验企业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快反机制。很多一线品牌已经建立快反体系,不会囤积大量用料,灵活性强的企业库存损失会小一些,但损失还是在所难免。   东兴证券指出,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目前国内服装线上销售已占到接近三分之一。短期内服装消费承压,但长期看来行业将进入存量市场,中小企业经验风险较大,龙头企业优势明显,疫情将加速行业洗牌。 来源:蓝鲸产经   作者:蒋浇

现行的时装院校教育,也是时尚产业多元化的“绊脚石”_欧亿登录下载

  2019年底,康泰纳仕集团(CondéNast)将多元纳入了“Vogue价值观”,以此价值观引领公司进入新的十年,集团全部的26位主编都签署了相关协议。我们都知道包容和多元是时尚产业的未来,而像Vogue这样的品牌终于要公开承认这一点了。但为了完全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我们需要有此意识的新一代时尚创意人才。但除非改变现今的时尚教育,否则时尚价值观和各行业的努力不会带来系统性的改变,时尚教育才是时尚行业前进的前哨。   对于新一代人才来说,时尚院校造就了他们的世界观,是进入时尚产业的大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时尚专业人士都获得了这一学科的学位,但对于时尚院校学生来说,学校是培养思维、技能和人脉的地方,将指导着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塑造自我。   然而时尚教育的现状却在阻碍着行业的包容性。现在的时尚教育强化了一套狭隘的世界观和技能,这些观念和技能仍植根于欧洲殖民文化——白人至上、性别二元论、健全至上和肥胖恐惧。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教育自视为时尚学生的人,以及那些即将成为时尚行业创造者和决策者的人。   当学生们开始接受教育时,什么是时尚、什么不是时尚的界限很快就被清晰划定了。1858年,由设计师CharlesFrederickWorth创立的“沃斯之家”(HouseofWorth)在巴黎成立,时尚史课程中以此为时装的“诞生”。在这个故事中,巴黎和白人成为时尚的裁决者,而欧洲人理解和实践时尚的方式才是标准。自古以来世界各族人民穿着的时装设计,要么从入门的装课程中删除,要么被降级为“民族服装”或“世界服装”等选修课程。   组成这些时尚史课程的历史大部分来自白人、顺性别男性,他们为纤瘦、顺性别白人女性设计着华美的服装。有色人种、跨性别者鲜少出现在课本上,甚至对肥胖和残疾只字不提。学生们不知道为什么只有牺牲他人利益才可以让一部分人享有特权,然而大多数时尚史课程都在回避殖民统治和奴隶贸易构成了最初的时尚产业。如果书本尊重史实,那人们对Dior和Balmain的崇拜就会崩塌。OK   如果学生们无法了解时尚的过去,就意味着设计师、策展人和艺术总监会在作品中重现文化挪用的错误。如果时尚教育中包含原住民种族灭绝的历史,我们也可能不会看到如今文化挪用的猖獗。如果时尚学校教会我们拒绝有色人种,我们可能也不会看到有色面孔出现在时装伸展台上了。   时尚课程通常吸收了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时装插画课程教学使用“九头身”的方法,将人的身体画分成九个头高,即使人类的平均身高只是五头高。衣服被绘制在细长的身体上,这些身体被美化成“更加时尚的身躯”。   在时装设计课上,学生们在尺码标准化的人台上制作服装,这些人台呈现着了女性4号到6号完美的沙漏型、男性48号到50号的倒三角比例,强化了性别二元对立的观念。   很少有学校开设大码时装设计的课程甚至选修课。即使学校开设了大码设计课程,他们也只有少数可供学生挑选的设计工具。时尚教育的课程中没有大码、非二元性别或无障碍设计课程一说。其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直到毕了业,从未尝试哪怕一次为这些人群设计服装。   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前,从未尝试哪怕一次为这些人群设计服装。   同样令人不安的是——人台没有嘴,没有生命。当一个学生在没有生命的人台上做设计时,他怎样才能知道人穿着衣服时的感受呢?在设计过程中,呼吸、运动的感觉变得无关紧要,或者只是一个设计后的形式主义。   大多数时装院校都有内部研究所和当代服装的系列展示。这些档案支持着课程的方方面面。历史课程用它来教授学生关于时尚的社会及政治背景。设计专业学生仔细观察着它学习技术。但是这些展示充满了偏见:那些被保存下来的衣服代表着时尚无情的歧视历史,而希望设计、研究包容性服装的学生,却无法在学校得到太多参考资料。这是在传达一个错误信息:他们的兴趣不值得被保留,这些话题不值得存在。   不仅仅是课程,时尚教育的文化阻碍着学生对自己提升包容性能力的信心。大多数教师不知道如何说明白种人不是时尚的中心,也不知道如何起草大码设计图,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缺乏相关知识,或者质疑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因为他们才是专家。   想要学习黑人时尚史或者多元设计的学生会认为,对这些主题缺乏关注就像是一种信号,表明这些主题并不重要。虽然有些人决定自己做研究,但最终只能从教授那里得到极少的支持。一个正在设计大码服装系列的学生告诉我,缺乏支持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天赋和远见,作为一个大尺码女性,她的设计源于自己的生活,而这种质疑让她崩溃。   大多数时尚学院教员无法支持,主要因为他们也是白人、身体健全而非残疾、身材纤细,这该如何将多元纳入他们的课程中呢?学校也没有为教师们提供培训,让他们重新解读时尚。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也是一个身材纤瘦的白人男性,而我每天都在审视自己的偏见,用特权来面对压迫的制度。我获得了性别研究学位,从中受益匪浅,但我许多的同事却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仍然对改变课程感到紧张和害怕,不想因为他们没有这些多元话题的背景知识,而在满满一屋子的学生面前丢脸。   忽视对教员的多元培训对学生和产业造成了真正的伤害。当为数不多的原住民和有色人种学生将他们的文化作为设计灵感时,他们常常被告知要“西化”作品,或者使用“较少民族色彩”的元素。设计大码系列的学生被要求在设计时“谨慎行事”。当教师邀请业内专家进入教室就学生的作品提供反馈意见时,这些专家对时尚世界以外的审美和市场知之甚少,这只会让支持包容性的学生受到无知且深刻的伤害。如果那些希望创造一个包容性时尚产业的学生得不到时尚教育的支持,教育只会进一步疏远他们。   如果那些希望创造一个包容性时尚产业的学生得不到时尚教育的支持,教育只会进一步疏远他们。   但也有部分学校正在展开一场时尚教育的革命。在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GraceJun与残障学生设计团队合作完成一套功能性服装系列。曾在帕森斯设计学院任教、目前在Ryerson任职的KimberlyJenkins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探讨种族是如何塑造时尚价值体系的,以及有色人种如何利用资源获得关注和权利。爱荷华州立大学提供一门关于黑人时尚史和政治的课程。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University)的时装设计课堂上,学生们与变装皇后共同设计服装。他们在学习如何为时尚理想之外的身体进行设计,以及如何进行多元展示。在爱丁堡艺术学院(EdinburghCollegeofArt),MalBurkinshaw创建了多样性网络,将学者、时尚产业和学生联合起来,挑战原本时尚界的认知。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CollegeChicago)的LaurenDowningPeters最近获得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ouncilofFashionDesignersofAmerica)的一笔拨款,用于加强尺码包容性的课程。   在Ryerson,学校引入了包容性作为指导课程的核心原则。在必修课程中教授原住民时尚史、杜绝肥胖激进主义、提供非二元时尚设计课程,以及雇佣被时尚边缘化的教师。Ryerson正在举办研讨会,以帮助教师在包容性的基础上开展课程。   如果时尚产业要建立成一个真正具有包容性的产业,更多的学校需要将多元理念变成常规。但这种文化变革往往始于少数反对者,比如Grace、Kimberly、Kelly以及其他为多元化开辟疆土的教育人。虽然革命中存在着强烈反对的声音,但只要一小步就可以引发一场大的变革。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第迈出的第一步。2015年,Ryerson的学生们不得不将毕业系列分为男装和女装。但许多学生并不想仅仅局限于二元性别。当我向同事提出非二元选择时,同样遇到了阻力:“这不是时装产业运作的方式。”但我当时的回应,在今天仍然指引着我:“时尚教育的目的不是效力于时尚产业,而是引领时尚产业。”领导这个行业意味着应该教育下一代,时尚是如何通过边缘化部分群体来使某些群体受益的,然后和他们一起努力纠正目前情形。只有这样才使多元包容的价值观真实而持久。 来源:BoF时装商业评论  作者:Ben Barry

三四线10亿人口,时尚品牌在等什么?_ 欧亿测速登

  Kate前面还有五个人,她已经排队20分钟了。她不耐烦地踮起脚尖往店里看,唯恐心心念念许久的植村秀大师眼影盘被买走。“网传它在日本上架那会儿我一眼就看中了,好不容易等到家门口上市,我一定要抢到!”她告诉记者。此情此景在广东佛山的Sephora可谓见怪不怪,曾经有段时间为了控制人流,店家只允许会员入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业务的带动,三、四线城市人群的消费意愿和潜力得到了大幅释放,并有“逆袭”一、二线城市消费能力之势。   该趋势在时尚消费,特别是奢侈品消费上表现得尤其突出。据去年11月初发布的《德勤-寺库2019进博会蓝皮书》显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按照全年消费频次排名,前30名中有27个为三、四线城市;按照复购人数比例排名,前30名中有29个为三、四线城市;按照购买数量达三单或以上的人数比例排名,前30名均为三、四线城市。   “很多低线城市蕴含着不容小觑的消费力。由于奢侈品线下门店在低线城市的渗透率较低,线上奢侈品电商会成为低线城市奢侈品消费的一个重要渠道。未来5到10年内,低线城市的线上奢侈品消费者人数和销量增速都有相当的增长空间,”寺库集团创始人兼CEO李日学说道。   带动这一强劲趋势的正是“小镇青年”。他们的年龄介于18和35岁之间,生活在相对富裕的三、四线城市,距离大都市仅两、三个小时的高铁车程,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在老家有一份得体的工作(月收入集中在2500~6000元人民币)。可别小看小地方的人,要知道,按照国家对各线城市的定位标准,三线城市是欠发达的地级城市(70个),四线城市是不发达的地级城市(90个),这160个城市容纳了10亿以上人口,体量极其庞大。   三四线城市蓬勃发展主要四个原因   在三、四线城市的大众市场,一边厢是太平鸟、海澜之家、安踏体育、森马、美特斯邦威等盘踞已久的本土店铺,另一边厢是在发达地区做得风生水起的知名品牌摩拳擦掌。“外来者们”虎视眈眈已久,先有H&M、Zara双双线下渠道和线上门店铩羽而归,再有Uniqlo、波司登等小心翼翼、砥砺前行。   高端市场又如何呢?Burberry、Prada、Dolce&Gabbana等经典奢侈品牌最受偏爱,而且消费者从网上购买奢侈品的比例较高。当年高举下沉大旗的奢侈品牌不在少数,然而数年下来关门歇业的消息陆续传来,撤离了部分“水土不服”的市场,挺下来的一路引吭高歌,杭州、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跻身新“样板”行列,以SKP、王府井百货为首的商业地产项目聚集了Chanel、BottegaVeneta、MiuMiu等品牌,吸引当地人的同时持续扩张,作为圆心吸引周边的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前来。   一众品牌设法深耕三、四线城市市场不无道理。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刑自强曾预计,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将从2017年15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增长到2030年的45万亿元人民币,并成为今后十年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印证了他的话;按照收货地址统计,三至六线城市活跃买家占比达50%,低线城市的活跃买家增长高于一、二线城市,新增用户中有70%来自低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为何能后激勃发?原因主要有四:第一,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中国中产阶层占比将大幅度提升,预计2022年达到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层将成为未来增长最快的群体,预计2022年达40%。与此同时另有数据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在2030年,从2006年的4482美元翻一倍到8261美元。   第二,休闲娱乐时间充裕。根据《中国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31~40小时是三线以下城市居民一周工作时间占比最高的时间长度(占比35%),低于一线城市(56%)和二线城市(47%);在工作时间大于41小时的区间,三线以下城市同样低于一、二线城市;相反,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工作时间在21~30小时的占比,高于一、二线城市。   第三,以80后与90后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结构已经形成。80后和90后年轻人正处于事业起步与快速上升期,已成长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小镇青年正好都处于这一年龄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小镇青年的基数高达2.27亿,对比一、二线城市青年的0.68亿,小镇青年的群体更为庞大。而且小镇青年越来越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每月平均支出渐趋接近一、二线城市青年的2734元,为2150元。   第四,网络设备渗透率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提高和持续下沉,低线城市居民的网络娱乐和消费行为有了硬件上的保障,而且基于较大的人口基数,低线城市网民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巨大潜力。   快时尚、中端时尚和奢侈品在三四线市场分别遇到了哪些难题?   活跃于一、二线城市的品牌拿不下三、四线城市这片蓝海并非个案,“地头蛇”能在当地盘踞多年定然有其优势:本土时尚品牌一来城市下沉更深入,二来自下而上的扩张逻辑别具优势,三来定价和品牌调性更贴近当地消费者需求。   十年前,快时尚品牌被购物中心争相引进;而近两年,它们却面临业绩下滑、撤店的尴尬局面,消费者对其态度也发生变化。H&M、Zara都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原因不外乎品牌在三、四线城市不具备价格优势,数百元均价的衣服只穿一季不符合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更重要的是当地人在消费领域倾向圈层文化和情感认同,有个性和兴趣为底层支撑的消费内容更受追捧。   再来看看中端时尚品牌,它们在三、四线城市的主要问题是知名度不高。同样是约摸十年前,Escada、Ports、Pinko等中端时尚品牌紧随快时尚品牌的步伐进入下沉市场,可惜不仅没能如愿激起千重浪,反而落得门可罗雀。   至于奢侈品品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此类品牌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他们经常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本土电商上购买,偶尔也通过Farfetch、Shopbop等海外电商购买,目的在于成分比价和选货。总体来看,口红、护肤品等入门级产品尤受热衷,围巾、包包和腕表的增速也非常高。而从品牌划分来看,像LouisVuitton、Dior、Rolex这些大牌认知和被了解的可能性更大。   至于购买场所,低线城市消费者大多会选择前往一、二线城市的专柜购买。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曾对此表示,近年整个奢侈品行业品牌是紧缩开店的形式,所以布局低线城市市场需要另辟蹊径去做大量的非门店销售体系和活动体系触发当地客户,如线上节庆活动策划、快闪店限时开放等,而这过程中很难触达当地财富人群。此外,品牌大多需要落地推广,在与当地的媒体合作过程中会出现调性不符的状况,所以奢侈品牌很难有一个匹配的媒体环境去传播它的品牌形象。   李日学也补充说道:“未来奢侈品的渠道下沉其实需要考虑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下沉城市当地的消费力、奢侈品牌在当地的竞争格局、低线消费者对品牌是否成熟。需要更加深入地评估具体低线城市是否值得下沉。”   确实,打开三、四线市场远非单纯的开店卖货那么简单,品牌必须认识到其人口极端两极分化的事实。对时尚行业来说,偏年轻、有车有房、生活无忧消费人群更为重要。他们有明显的消费升级需求待释放、注重品牌溢价,品牌应该通过与效果广告搭配,以情感认同促进消费转化。这点与一、二线城市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三、四线城市更强调文化粘性,品牌不妨尝试击穿圈层,通过寻找明星、网络红人合作的方式,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类媒体以及百度搜索等流量入口的下沉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这些对重视人际口碑传播的下沉市场带来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例如,就在2017年抖音火爆全网的数月里,MichaelKors作为首个与抖音深度合作的奢侈品牌发起#城市T台,不服来抖#挑战赛,特意邀请了三位穿搭达人佩戴品牌产品亲身示范,并鼓励用户上传个人创意短视频。据统计挑战赛上线一周就吸引了3万多抖音用户自发创作短视频,收获超过2亿播放量、850万点赞数。又如,去年Dior在美图秀秀App上率先采用TopView模式发布Rouge999的广告,把开屏广告和App内信息流无缝连接,实现广告无中断播放,旨在增强沉浸感、提升用户对广告的兴趣和好感度。而且,该广告模式支持跳转品牌电商主页或官网主页、美图秀秀App内部功能及原生页,能帮助品牌构建营销闭环、增加转化率。   以上案例显示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参与时尚品牌的讨论,品牌认知度、认同感和幻想在持续走高。当然,不乏大牌由于操之过急导致马失前蹄的个案,可以肯定的是浩荡的“乡村化”进程决不会止步于此。   Amanda在山东淄博的一家商场买了一只Lancôme口红给自己当生日礼物,但没多久她就后悔了。“270元可以买很多其他东西,但买都买了有啥办法呢?以后再也不买了,”她说。确实,可替代的选择太多了,完美日记、卡姿兰、玛丽黛佳等新一代国货品牌在产品设计中重视创新、注重高品质,使用体验不见得比奢侈品牌的产品差。   这是一个有趣的时代,渠道持续下沉,国货强势追击,国货品牌开始拥有与西方品牌同台平等竞争的机会,而这场角力的最佳评审员莫过于真正有钱有闲的低线城市消费者。这是文化自信的回归,国货品牌已然占有先天优势,不难预见,未来下沉战之胜败将取决于品牌及其商品所代表的价值观能否与小镇青年们的理念相契合。 来源:Vogue Business  作者:车嘉欣

欧亿代理_疫情下mall客流波动全透视:一线城市“大跳水”,太难了

  这里统计全国一二三四线193个城市3726个购物中心2019年11月-2020年1月日均客流数据,将持续发布《疫情下,购物中心客流波动图谱》系列研究,探究疫情对各线级城市购物中心客流不同影响程度及原因,预判疫情后复苏机会,为不同线级城市商业提供数据决策参考。   本文为系列报告第一篇《疫情下,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波动图谱》。后续将持续发布二线、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波动图谱,敬请期待。   ▌报告核心导读   一、全国疫情地图及购物中心客流波动情况   全国疫情地图:除湖北省外,深圳、北京、广州、上海、重庆、长沙、温州等一二线城市成“重灾区”;   全国购物中心客流波动:一二线城市客流骤减,三四线城市相对“稳守”;   客流下降明显与疫情严重城市对比:一线城市“全军覆没”,二三四线城市重合度低;   各线级城市商业复苏研判(短期/中长期)。   二、一线城市客流波动分析   整体客流波动:1月日均客流平均下滑23%以上;深圳购物中心客流波动幅度较大;   不同级别商圈mall:区域商圈、成熟商圈冲击较小;   不同档次mall:奢侈品消费低迷,高档mall很“受伤”;   不同体量mall:小体量mall(3-5万㎡)受疫情影响较小;   不同开业年限mall:开业3年内新mall客流波动幅度大。   1   全国不同线级城市疫情地图及   购物中心客流波动情况   截至2月12日12:00,全国确诊病例超过100例的41个城市中,除湖北省外,人口流入更强的一二线城市成“重灾区”,较三四线城市疫情更严重。   一线城市中,深圳确诊病例最多,达386例,北京、广州、上海分别确诊352、323、306例。   二线城市中,武汉、重庆、温州、长沙、南昌、杭州、宁波、合肥、郑州、成都、哈尔滨、天津、西安确诊100例以上。   三四线城市中,疫情较严重城市主要分布在临近湖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蚌埠、阜阳、岳阳等。   各线级城市购物中心客流波动情况   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购物中心客流波动情况来看,基于圣诞节及元旦营销节点,全国城市购物中心2019年12月较11月日均客流均有所上升。   随着疫情逐渐爆发蔓延,全国购物中心在1月下旬接连调整营业时间、商铺暂停营业,1月日均客流均呈现双位数跌幅。   其中,一线、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受影响程度尤为明显,1月日均客流环比平均下降分别24.89%、20.77%,一二线城市存量项目较多而消费分散、居民对疫情重视程度更高、线上购物更为便利或是导致购物中心在疫情期间“人迹罕至”的因素。   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较小,1月日均客流环比平均下降11.03%。即便在疫情爆发下,购物中心仍是保障基本消费需求的重要场所,且在疫情蔓延前期确诊病例较少的三四线城市,居民欢度春节的热情仍较高涨。   客流下降明显与疫情严重城市重合度分析   2020年1月,全国一二三四线购物中心日均客流整体平均下降17.27%。其中,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受当地疫情情况影响最大,二线城市次之,三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下滑与当地疫情严重程度相关性不大。   从客流下降幅度大于平均值的城市与疫情严重城市(确诊人数100以上)对比来看:   一线城市重合度100%,4个一线城市均处于平均值以上;   二线城市中有9个疫情严重城市购物中心客流降幅居于平均值以上,分别为武汉、杭州、长沙、郑州、南昌、成都、合肥、宁波、西安;   三四线城市中,则仅有台州1个疫情严重城市购物中心客流下降幅度略高于平均值。   各线级城市商业复苏研判   短期(3-6个月)而言,从目前疫情严重(确诊病例100以上)的城市来看,一线城市存量压力较大,二线城市2020年拟开业项目数量较多,三四线城市存量及增量项目都较少。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全国开业率均堪忧,将面临断崖式下滑,部分城市空置率将高走;社区型购物中心相对市中心型、区域/超区域型,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小。   中长期(6个月以上)而言,一二线城市存量及增量虽承压较大,但其商业氛围相对成熟,疫情结束后消费市场重现生机,下半年购物中心开业情况和销售业绩有望明显回升;疫情期间,购物中心纷纷探索线上购物、直播等新形式,新商业模式有望持续应用到购物中心的未来增长中,而对于新零售尝试较缓慢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复苏压力或相对更大。   2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波动分析   1月外来人口返乡加疫情影响,日均客流平均下降24.89%   整体来看,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客流波动明显,12月在各大消费节点的吸引下,日均客流平均上升2.61%,而受疫情影响1月日均客流平均下降24.89%。居民线下消费意愿与外部环境紧密相关,1月客流的大幅下滑也与外来人口陆续返乡有一定相关性。   深圳外来常住人口占比高,受疫情影响较大,1月购物中心日均客流平均下滑26.03%…

时尚圈中女装大佬和女扮男装不断 无性别服装才是未来趋势?

  最近,刘亦菲主演的电影「花木兰」再次放出了预告片,在戏中无论是女神刘亦菲女扮男装的造型,还是耍枪舞剑的飒爽英姿,都极具看点,让不少观众为之沦陷,而刘亦菲也凭借这个角色3次登上杂志封面。   一直以来,影视剧中这类女扮男装又或者是女衣男穿的异装造型都是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花木兰之外,荧幕上还有不少反串角色,同样经典。   「天衣无缝的女扮男装,分分钟把你掰弯」   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许仙的叶童,相信给不少朋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女扮男装的角色,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剧中的叶童束起头发,展露出俊朗的脸庞,整体妆发干净又清秀,既没有表现得过分阴柔,更加谈不上硬朗阳刚,而是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刚柔并济的效果,完美地还原了原著中许仙温文尔雅的柔弱书生形象。而这一角色也给无数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还有人说「叶童之后,再无许仙」。   说到穿男装的女星,又怎么少得了周迅呢。在「龙门飞甲」中,周公子便化身一位潇洒帅气的江湖豪侠,乌纱发箍干净利落,白色发带飘逸灵动,再加上凌厉的眉峰与一袭优雅的蓝色长袍,构成了这副英气十足的侠客图。除了古装之外,现代男装对于周迅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她的男装大片,分分钟把你掰弯!2014年,周迅曾以男装造型出演IWC腕表广告,不得不说,穿上西装、梳着背头的周迅,真的太攻了!   而在这则广告大片中,除了周迅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作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得主,凯特为我们奉献过许多精彩的表演。其中,在电影「我不在那儿」中反串饰演的鲍勃迪伦,就让不少人拍案叫绝。   影片中凯特以一头夸张的卷发示人,黑色夹克、墨镜还有不离手的香烟等造型要素,构成了影片中的鲍勃·迪伦,再配上凯特惊为天人的演技,这个角色绝对是史上最伟大的反串之一。   「比女生还美的女装大佬,你心动了吗」   在电影「热情如火」中,玛丽莲·梦露饰演的Sugar一心想掉金龟却勾搭上假的石油王子,而由杰克·莱蒙男扮女装的Jerry却被老富翁看上,幽默的剧情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女装大佬打败梦露的故事。   经过女性化的妆发和服饰包装之后,两位女装大佬不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乍看之下也确实有几分姿色。不知道,大家认为他们与梦露,谁更胜一筹呢?   小雀斑EddieRedmayne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在2015年的电影「丹麦女孩」中,这位英国绅士就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做一名高贵端庄的优雅女士。   妆发部分,微卷的波浪型侧分短发表现出古典之美,精致的眼妆不仅起到增大双眼的视觉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妩媚值。而在服装方面,则多为色系统一的套装,黄色与蓝色相间的轻纱长裙温婉华丽,棕色绒毛点缀的黑色外套贵气大方,每一套都惊艳动人,美得不可方物。无论是发型、妆容、还是穿着,都在诠释何为优雅女性。   国内最经典的的男扮女装,莫过于「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于虞姬的演绎,由哥哥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至今也仍是很多人的心中最爱的角色。   而在荧幕之外,哥哥在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中,也有许多相当惹火的女性化造型。飘飘长发、白色羽毛装、亮片紧身衣、甚至还有极为性感的透视装,哥哥都驾驭得非常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这一系列表演服,都是出自时装大师JeanPaulGaultie之手,虽然两人合作的造型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得到香港大众的理解与支持,但在现在看来,当时的穿着JPG服装的哥哥,真是既大胆又前卫。   「无性别主义服装,时尚圈早已迈出第一步」   女生穿男装也好,男生穿女装也罢,突破传统观念与性别界限的造型在时尚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百多年前,PaulPoiret将女性从塑身胸衣中解放出来,收起了S型曲线,以简洁的直线型裙装带来新式美感。   上世纪二十年代,可可香奈儿女士将男性化的元素融入了女装设计中,以干练的剪裁展现出女性的独立。不仅主导了「如男孩般的摩登女郎」的穿搭风潮,也让越来越多女性把裙子换成了裤子。   朝鲜战争期间,玛丽莲梦露穿上了一件男式军装夹克前往韩国慰劳军队,让「B-15」这一款式成为了经典。   1966年,YvesSaintLaurent推出了经典的吸烟装,颇为硬朗的中性风造型给世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女性在逐渐摆脱强调身体曲线、讲究性感华丽的穿衣限制,模糊性别的中性风打扮成为了越来越多女性的选择。反观男性这边,似乎大家对于男性的穿衣风格都比较严格,男扮女装的造型也经常会被扣上「异类」的帽子。当然,这也许与女装较为明显的性别特征有关,但更多是受到男权社会下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女性化男装,可能很多朋友仍然不能接受,但时尚圈早已迈出了这一步。就拿最近的秋冬大秀来说,我们在不少品牌的男装服饰上,都看到了「女装」的影子。GUCCI以「RaveLikeYouAreFive」为主题,将性别抛诸脑后,邀请大家放下成见,重新解读「男子气概」。   男模们身着修身剪裁的服装登场,如童装般的缤纷小裙、袒胸露腰的短款设计,还有搭配白色棉袜的玛丽珍皮鞋,谁说男性一定要强壮勇猛,脆弱与细腻也可以是男性的形象。还记得刘德华怎么唱吗?「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RickOwens一直是走在前端的先锋人物,在其2020秋冬大秀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女性化的设计。   首先,最抢眼的一定是服装上露肉的「性感」设计,大开襟、独袖设计、半透明外套、超短裤装,无一不在向传统观念挑战。此外,模特脚下那双冲击力极强的高跟鞋也让人感受到了RickOwens这个系列的力量。   StefanoPilati一直是无性别主义着装的推崇者,在佛罗伦萨PittiUomo男装周上,其品牌RandomIdentities便展现出了无性别服装的魅力。   StefanoPilati将阳刚与阴柔相结合,既有偏硬朗的深色夹克与军事风迷彩风衣,也有透视装、外露内衣、黑色蕾丝等性感装束。在无性别主义下,我们看到了男装的更多可能。现在,我们可能还会说出「女扮男装」、「女装大佬」这样的词汇,但是,在时尚圈这股融合男女又不讲究男女的无性别主义风潮之下,可能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区分男装与女装了。   等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们仍会想起荧幕上那些经典的反串角色,毕竟,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她们也算是先行者了。不知道,在你心目中最佳的反串角色又是哪一位呢? 来源:潮流叫兽罗全对